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解读《意见》:农业转方式 转什么如何转

2015/11/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集聚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核心提示】
  ■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并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
  ■研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使补贴资金向种粮农民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中央基建投资等涉农项目规模。
  ■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明确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系统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要取得显著成效的宏伟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意见》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落实,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明晰的路径,将对中国迈向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起到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农业转方式,往哪转、转什么、怎么转?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关键词】根本途径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集聚。为此,《意见》明确提出,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为什么要出台文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意见》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集聚,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主任叶兴庆认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资源减少趋势不断加大,原有的农业发展格局逐渐被打破,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越发突出。此外,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过度开发、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不堪重负,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若再不转变传统发展方式,稳粮增收将难以为继,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看来,当前我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时机已经成熟,突出表现为: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留出了余地;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添了动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明确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提出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根据《意见》,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认真研读,记者发现,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意见》系统部署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几项重点任务——
  在粮食安全方面,《意见》提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主要从包括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三方面推进。
  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方面,《意见》提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
  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意见》提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
  在农业环保方面,《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意见》提出,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开展“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
  此外,《意见》还要求,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区域的农业合作,加强农产品贸易调控,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
  在推进措施上,《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譬如,为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建立有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为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涉农项目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为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出研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使补贴资金向种粮农民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建立健全由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等。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诸如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启动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举措。
  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扶持政策和工作举措切中当前我国农业存在的“病灶”,开对了“药方”,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首要前提
  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探索建立有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加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涉农项目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意见》提出,要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坚守耕地红线,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上作了相应调整,主要是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产量稳定”就是要千方百计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藏粮于地”就是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测土配方施肥资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投资等,统筹使用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麦主产区,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生产和流通服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到“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就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数量,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在耕地保护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信息共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等建设,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逐步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与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在推进措施上,《意见》特别提出,探索建立有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加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涉农项目资金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关键词】核心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我国户均经营土地只有7亩多,在世界上属于超小规模。”国家农发办主任卢贵敏认为,小规模经营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金融服务提供。近年来,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批涌现,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农民的自觉选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卢贵敏主任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能够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党国英曾在安徽阜阳作过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农户的谷物生产规模达到400亩,与目前的“小农户 专业化服务”模式相比,机械服务的成本会降低20%,生产资料使用成本会降低10%,农药及化肥用量也会降低20%左右。此外,土地利用效率会提高3%左右,而劳动生产率更会成倍提高。
  基于此,《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
  那么,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要求,《意见》对此有明确阐述,即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各地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农地农用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沟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为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意见》明确提出,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强迫命令,防止“非粮化”、禁止“非农化”。《意见》为此专门指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在农村改革试验区稳妥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
  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综合开发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据悉,国家农发办把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新时期工作着力重点,研究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平台、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发展农业社会服务化为支撑、以简政放权和正向激励为动力”的“四轮驱动”新思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信息来源:昆明信息港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2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