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温福: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农业现代化
2014/12/04
嘉宾介绍:
陈温福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农业部科技委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长期工作在农业科教和生产第一线,在北方粳稻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荣获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11月29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农机360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举行。上下半场的主题分别为“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安全”、“‘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分析”。上半场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担任嘉宾主持。陈温福院士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的发言。
陈院士表示,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期。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在这个阶段极易产生农业萎缩现象,表现为弃耕、抛荒等粗放管理及对农业的不重视。
如何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农业萎缩现象,陈院士表示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工业下乡;第二条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通过工业下乡来拉动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来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结果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所以,未来我们国家要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工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不萎缩,唯一的出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
陈院士还结合现实情况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存在着农机与农艺相互脱节问题。搞农机的不太关注农艺,搞农业又不太关注农机,因此出现了很多农机和农艺不相适应的情况,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比如说,我们过去说玉米育种,片面追求高杆大穗型。追求高杆大穗型高产的结果是晚熟、脱水慢、穗粒不整齐,因此没法实现机械化收获。陈院士强调,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强调农机与农艺的配合,把育种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培育那些密植型的、脱水快的、穗粒整齐一致的、矮杆的适合农机收获的品种,这样才能促进玉米收获的机械化发展。
结合目前我国农机生产情况,陈院士指出,我们农机也应该适度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生产目标。陈院士举例说明称,过去种玉米都是点播的,每一穴种上三五粒种子,现在种子价格贵,要求单粒播,单粒播就要求农机研究出特别适合单粒播的机械来适应这种发展。因此,农机与农艺的深度结合是我们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机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陈院士最后表态称,做农艺的人,也愿意和做农机的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促进我们国家农机化的发展,实现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
免责声明:内蒙古农机展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