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低端农机产品步入市场“雷区”

2014/11/12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需求、产业升级、客户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机市场出现结构性调整,部分产品出现整体下滑趋势。低端中小型农机产品受冲击较大,出现多年少有幅度的负增长,进入市场和发展“雷区”。

  十多年来,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农机行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期。从2004年中央政府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截至到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961.6亿元的农机购置补贴,累计拉动农机需求4000亿元左右。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上升,将数以亿计的农民从辛苦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政府得民心、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的目标。

  十多年的农机补贴使我国农机工业、农机产品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长期的发展。但受刚性需求影响,一些低端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影响了整体产业的稳步提升。低水平重复建设、模块化模仿跟进、同质化攀比现状成为一些企业发展的固有模式,不愿投入产业升级所需的研发、制造等资源,与中高端产品形成明显的“产业隔离带”。这种现象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原因组成,一是长期以来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多数产品相当于上世纪发达国家70年代水平,由于很多品质先进和作业经营能力较高的产品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需要低端产品进行市场互补。低端插秧机、旋耕机、收获机等产品拥有量接近饱和,技术升级和退出十分困难,制约了行业的有序发展。二是制造能力不足。据调研,仍有多数农机具企业处于地摊化无序生产状态,对于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整机装配线、总成装配线、关键核心零件柔性加工线、整机磨合试验台、成套大型数控设备组成的加工中心等基本没有购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缺乏企业战略定位。对于企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阶段定位缺乏系统研究和定位,不能兼顾未来发展方向,受当前既得收获影响,在做精做专或做大做强方面战略思维举棋不定。四是企业产品研发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对中高端产品发展方向研究不足,患上产品“近视眼”,消极对待大中型高端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节能型拖拉机、精准农业装备等产品的调研、研发和制造。尽管这些因素与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民购买力弱,企业持续能力差,管理不到位有关,但随着农业合作社、土地集中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购机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市场资源的配置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多年的积累寄望于一朝的突破。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0亿元左右,补贴金额是实施农机购机补贴以来最高的一次。实施范围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业生产主要的机械设备。与国家惠农政策持续利好的格局不同的是,前三季度,农机行业部分产品、市场曾一度低迷,出现10年少有的负增长现象,部分产品、市场出现阶段性的调整,而多数高端农机产品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低端产品在销售中直接被用户所否定,将购买方向主动转为中高端产品。做好市场准备的企业主动选择品质竞争,用高品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未做好相应准备的企业只能低价竞争,企业效益和销量不断下滑,得失自身体会,无奈再次陷入竞争漩涡。从今年的市场可以看出,关键结构由普通钢材、灰铁组成的中小型农机具,滑动齿轮换挡小拖、部分背负式小麦收获机、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出现较大比例的下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20~130马力大轮拖及配套农机具市场销量连创新高、小麦机市场逐稿器技术、切流+双纵轴流技术产品和玉米收获机籽粒直收、青贮机型受到市场的青睐。

  不从创新中新生,就会在发展的大潮中迷失。业内人士指出,农机行业正处于新旧黄金十年的发展交接期、产业升级的机遇期,同时,也是产业整合的加速期。当前的市场调整是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优胜劣汰的具体检验。分析成功企业的共性可以看出,只有将产业的比较优势创造性的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为产业转型赢得未来,才能在市场对决中取得先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升级转型缓慢的农机企业要实现自身发展必须果断决策、创新有术、发展有为。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跟踪产业技术发展动向,围绕重点领域、支撑产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大力升级传统产品、果断淘汰落后产品、开发新兴产品进行实质性的转变。加快动力换档拖拉机、静液压中轮拖、高效节能大中型喷灌机和纵轴流大型收获机械等产品开发,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二是加快制造能力升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零部件制造、焊接、涂装、装配和在线质量控制等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速用现代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技术,提升数控加工设备、真空环境下装配成套设备等先进装备的应用水平。推广先进制造模式,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三是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围绕客户价值,实施价值传递,构筑企业产品调研、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端到端的闭环管理,消除薄弱环节,构筑优势格局,从容应对竞争。建立起敏捷、高效营销网络和营销团队,按照补贴模式和零销市场实际情况,实施三级营销管理,推进渠道下沉与精耕细作,运用电商模式和微信、微博等新模式、新手段,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影响力。加快向行商、行销、行人模式推进。

  低端产品加快退出,已经成为共识。未来一段时期内低端产品退出速度将逐步加快,由于低端产品数量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需要由中高端产品进行替补。目前的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机企业都有产业升级的共识和资源。这就给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带来产业整合、资源优化的空间。为此,我们坚信,未来的产业格局更优化,农机市场会更健康。

免责声明:内蒙古农机展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2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